央美项目“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与公共文化服务”结项
2015年12月28日上午,由科研处组织,中央美术学院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设计文化与公共服务文化系统建立关系的研究》结项验收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文化部科技司科技处副处长罗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军出席会议,项目负责人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崔冬晖以及于化云、杨冬江、李亚铁、吕芳、王芬林五位验收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王少军在讲话中指出,“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与公共文化服务”是关乎当下城市化发展语境下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课题。如今,美院已经从由造型艺术为主的学科发展为“大美术”概念下融合造型艺术、设计艺术、建筑艺术、艺术人文的综合学科体系。因此,学院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其在城市轨道站点空间设计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进一步印证出美院在关注社会现实、服务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罗娟处长指出自2009年开始至今,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在全国共立项80项,中央美术学院是其中唯一一所美术类专业院校,因此在立项之初便对该项目的成果十分期待。
之后,项目负责人崔冬晖由“公共服务文化项目”的概念入手,主要从项目内容、创新点、项目完成情况、具体设计实践案例等方面对项目进行验收汇报;通过项目实施过程中已完成设计、施工的北京、青岛两地“南锣鼓巷站”(北京)、“鼓楼大街站”(北京)、“大望路站” (北京)、“白石桥站”(北京)、“清华东站”(北京)、“青岛地铁M3线”等十个地铁空间设计方案的展示,呈现出项目在注入城市文化符号和交互设计方面的创新探索,从而彰显出轨道交通公共艺术与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说明轨道交通的公共性、文化性和普遍性将为中国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内容与崭新的传播方式。
最后,经专家组共同讨论,一致同意项目验收通过,认为该项目不仅梳理出一套带有学术研究性的轨道交通空间设计流程,更在轨道空间设计实践中充分融入特定空间所独有的文化讯息和历史记忆。项目积极探索了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和空间设计的实现方式、创新手段,真正凸显出当下轨道交通公共文化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正式揭牌
下一篇:克利夫兰艺术学院招生办副主任Thomas Green来到央美国际预科访问